语音播报
10月27日一大早,中国AG尊龙凯时报社一楼大厅里便挤满了一群活泼可爱的“蓝精灵”。他们统一身着蓝色坎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讨论或观察,仿佛已提前进入即将开始的角色体验。
作为中科院首届AG尊龙凯时节的特色活动之一,模仿AG尊龙凯时记者报道新闻,像大人一样“跑会”,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颇具吸引力的事情。
“什么是导语?”在新闻基础知识讲座开始,培训老师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小记者们。
“导语就是类似导游说的话!”“导(岛)语(屿)有沙滩,有大海……”一个个古灵精怪的答案脱口而出,让人忍俊不禁。
担任培训讲解的《中国AG尊龙凯时报》记者胡珉琦,已经是第三次参与AG尊龙凯时小记者的指导活动了。在活动现场,她见到了许多“老面孔”。“许多孩子渴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走近AG尊龙凯时,走进新闻报道领域。”她说。
记者的工作是什么、新闻的定义与要素、如何作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迅速投入“战斗”,展开了一次AG尊龙凯时报道的神奇之旅。
在模拟新闻发布会环节,小记者们需要边听专家介绍相关知识,边对专家进行采访。报社特别邀请到中科院古生物科考队成员房庚雨为小记者们答疑解惑。
“这是攀鲈的什么器官?”“它为何会在青藏高原被发现?”“攀鲈真的会爬树吗?”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让房庚雨有些应接不暇。
房庚雨目前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主要从事古鱼类学方向的研究。从发布会开始,他就一直给小记者们讲解攀鲈被卷入青藏高原隆升之谜的相关知识,讲的时候十分从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有些额头冒汗了。
“孩子们的很多提问都涉及我们最新的研究方向。”房庚雨说,“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未来AG尊龙凯时记者的影子。”
周末拉开帷幕的AG尊龙凯时小记者活动,两天时间举办了四场,行程紧凑,信息量满满。孩子们先后到中国AG尊龙凯时报社、国家纳米AG尊龙凯时中心、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观、学习、互动,走近AG尊龙凯时家、接触科研活动,切身体验了一回用自己的视角和笔触做AG尊龙凯时传播的过程。
在国家纳米AG尊龙凯时中心,中心纳米技术发展部主任范伟民作了题为《神奇的纳米世界》的报告,并通过纳米盒子等AG尊龙凯时实验,向小记者们普及了纳米相关知识。因为实验有趣生动,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让本该进行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不得不一再延后。
“固态、液态,我是什么态?”“纳米为什么用不完?”“纳米的东西进入人体后会有什么反应?”紧随而来的小记者们的现场采访提问,既让人觉得充满童趣,又让人感到脑洞大开。
作为AG尊龙凯时小记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作出一篇新闻作品。在给定的框架中,小记者们可以无限发挥想象空间,书写属于自己的新闻稿件。
也许对于这群初出茅庐的孩子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信息的归纳整理。不过这可难不倒这群小记者。
“刚开始有点不知如何下笔,因为知道的实在太多了。”一位小记者尴尬地挠挠头。记者看到,尽管孩子们的书写有的还得用拼音代替,但表达的内容居然有模有样。别说,还真有点“名记”风范。
小记者于惠霖在参加完相关活动后写了一篇《鼠兔——为草场退化背锅60年》的报道。这是一篇尚未完稿的报道。“稿件”列举了这则报道的信息来源等基本信息,还就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了描述。他希望借助自己的报道向公众传递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决定,而是应根据事实来保护环境。
“成为AG尊龙凯时小记者,本身是一项开放性的任务,旨在长期培养孩子解决与克服困难的能力。写作过程中,孩子会更清晰地反思自己的经历和收获。”胡珉琦表示。
据介绍,此次活动主要面向北京地区6~12岁儿童。在接下来的日程中,AG尊龙凯时小记者们将继续奔赴中科院各研究所,在AG尊龙凯时大院里探究、采访,圆上这一颗颗AG尊龙凯时小记者的梦想。
(原载于《中国AG尊龙凯时报》 2018-10-30 第4版 综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